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隋主沉浮在线阅读 - 第034章:撩黄了?

第034章:撩黄了?

    风雪中,萧颖轻声说道:“几天前,阿姊还在萧家提到郎君呢。”

    “我有什么好说的?”

    萧颖不仅漂亮,而且双腿修长、纤腰一束、凹凸有致,酷似葫芦丝的身材煞是好看,遗憾的是她始终自然而然的落后一两步;杨集明白这是自小养成的习惯,虽然有心想把她捉到前头、却不敢付诸实际,心有邪念之下,说话难免有些神思不属了。

    萧颖浑然不知未婚夫的龌龊,笑着说道:“阿姊说萧家子弟都是四体不勤、五谷不识的文弱书生,要求大家不要都走文学之路,并且鼓励萧氏子弟学武从军,像郎君一样成为文武双全的有用之才。”

    杨集说道:“太平盛世还是学文有优势,我就是因为读不好书、学不了文章道理,所以才混成了人见人厌的纨绔王。”

    “郎君过谦了。我七兄萧时文文采风流,被誉为萧氏第一人,可他学这么久的文章、写了那么多诗,却写不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句;也说不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道理。”萧颖捂着嘴嘿嘿的笑了起来,忽然感到在杨集面前有失淑女形象,连忙轻咳几声,说道:“等我把这几句诗说给他听,看他怎么狂。”

    杨集几乎被她逗笑了,不过从这也看出萧颖对自己并不反感,又或者是正如她之前说的“认命”了,因为认命了、不介意了,所以反而露出了真性情,以及豁达的一面。问道:“萧时文是萧瑀吧?”

    “是啊,他是我七兄。”萧颖有点苦恼的说道:“他虽然文采飞扬,可每天板着脸训人,像个小老头一样。无趣得很。”

    “要是有趣,那他还是萧瑀吗?”杨集终于笑了起来,历史中的萧瑀,不仅在隋朝混得不好,而且在唐朝也有六起六落的不平凡经历,堪称是一代传奇。

    最后李世民还把杨广称赞杨素的“疾风知劲草,世乱有诚臣”改成“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用以称赞萧瑀;也因为这两句,奠定了李世民诗人皇帝的地位。而杨广那句又有出处,不过他只是有感而发,既没有命名《赠杨素》送人,也没有沾沾自喜的以这一句来奠定诗坛霸主的地位,所以文艺方面杨广是认真的,人品有保障。.

    从这也可看出,抄袭之风乃是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而非杨集独创。

    “说得也对!七兄要是变得有趣,我反而不习惯了。”萧颖轻轻一笑,忽然话音一转:“郎君可以写首诗吗?”

    杨集为之愕然,这姑娘扯了萧家老七萧瑀出来,敢情只是用来铺垫,最终用意竟然是让他写诗。实话实说的推辞道:“我现在满脑子都是你,怎么写得出诗啊?”

    萧颖芳心狂跳,像是被重重的锤了一击,自己的脸也好像着火一般,火辣辣的发烫;不过这些轻薄话由这个人说,她奇怪的发现自己不但没有讨厌,反面有几分喜欢之情。

    “郎君,你就赋一首吧。我保证不说出去,就我一人知道。郎君,好不好呀?”

    萧颖软语温求,连一双注视杨集的大眼眼也是这种情感,似乎要用自己如水般的秋波,融化他铁石一般的心肠。

    顽石且畏至柔之水,况乎是人?

    怦然心动的杨集笑容更温柔了:“你让我写什么呢?”

    萧颖羞喜交集的低下头,意有所指的轻声道:“就眼前景致吧。”

    杨集一抬头,正好看到几只乌黑的大鸟在一个建筑群落上飞,有感而发:“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啊?”诗中深沉厚重的苍凉、凄凉、孤独意味,令萧颖差点窒息,听得她连脸上都起了鸡皮疙瘩,仿佛一下子从炎热夏天,掉入隆冬腊月中的冰窟窿。

    她承认这很应景,而且还是一首好得不了的好诗,但这绝非她要的诗,幽怨的说道:“这首不行!换一首。”

    杨集见到未婚妻眼眶红了、小嘴也扁了,那可怜的小模样,把他的心都化软了,忙不迭的说道:“《野望》不好吗?”

    “相当的不好。”萧颖违心的重重点头,满是期待的望着杨集。

    “那我换一首好了。”杨集指着酷似‘乌鸦’的鸟:“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萧颖呆愣愣的看着杨集。

    “还有!”杨集见到那几只类似乌鸦的大鸟,飞向一颗光秃秃的老树,顿时双眼一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两行眼泪如断了线的珍珠,大颗大颗的滚下萧颖俏脸。

    杨集见到秦观名作《满庭芳·山抹微云》、收进语文课本的《天净沙·秋思》,把萧颖感动得泪流满面,心中既得意又怜惜:“是不是很好?娘子是不是很满意?”

    “我……”

    “我知道娘子很满意、感动,可是也不用哭啊……”

    。。。。。。。。

    “我满意个鬼。”萧颖好气又好笑的说道:“《满庭芳·山抹微云》确实是经典名作,但是堪称为灵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很明显就是抄了《野望》,而且夸大其辞的‘寒鸦万点’,虽然是习惯用法,可是和‘孤村’一结合,就显得太过虚假,没有说服力。明显不如‘寒鸦数点’的‘孤村’精准。”

    “也就是说,不如《野望》了?”虽然没有进行太多的批判,但杨集却听出了她的意思,即是高仿不如原版。

    “是的。两首诗词放到一起对比,区别就出来了。”萧颖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至于那首小令,就更过分了!《野望》中的‘寒鸦数点’、‘流水绕村’、‘斜阳欲落’,全都让你一个不落的照搬照抄,‘小桥流水人家’比起‘流水绕孤村’更是存在意境上的巨大缺失,连最后‘断肠人在天涯’都是从‘一望黯消魂’变化而来。也就是说,这首小令连抄袭都没有抄到精髓。”

    尽管被批判得一无是处,但杨集也不生气,而是好奇的问道:“差距很远吗?”

    “很远!”萧颖重重点头,强调道:“有丝绸之路那么远。”

    一想到这句‘有丝绸之路那么远’源自杨集那句‘丝绸之路那么长’,萧颖忍不住噗的笑出声来。

    杨集见他脸上犹有泪珠,这一笑,宛若一枝梨花春带雨,分外迷人,连忙取出那两张宣纸,通通递给了过去:“其实《野望》是太子的新诗,还有一首《春江花月夜》。”

    抄别人的诗无所谓,但原著作者、自家兄弟还活生生的,杨集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盗用。

    “这……”萧颖闹了个大红脸,如果三首诗词都是杨集写,那么说倒也无妨;但后来的词、小令是未婚夫抄袭、“学习”姐夫的创意,是向姐夫“致敬”的作品,然而自己却批判得一塌糊涂、一无是处,这似乎很不好。

    “郎君,你不会生气吧?”一时间,忐忑不安的萧颖又变成了最初那头楚楚可怜的小鹿。

    “当然不会!我只是想印证原创和抄袭的优劣而已。”杨集笑着说道:“看来原创终究厉害一些,但如果原著诗人失败了,那么原著是不如抄袭劣作的,因为没人愿意承认失败者,他们宁可去追捧抄都没抄到精髓的劣作,也不意承认失败者在各方各面上的至高成就。”

    传统评判体系向来是注重品德,所以“因德废才”的事情比比皆是。比如蔡京、秦桧就是卓有成就的书法名家,写的字比一些大名鼎鼎的书法名家还好,却因为奸臣之名无法在艺术领域上获得应有地位。

    杨广也不例外,因为他被塑造成了反面角色,所以很少有人愿意承认他是难得一见的美男子、很少有人愿意承认他自律的一面、很少有人愿意承认他在文艺的至高成就……甚至他的利民之处,也通通被斥责为别有用心。

    反倒是抄袭了杨广《春江花月夜》的张若虚、抄袭《野望》的秦观和马致远享誉千年。如果这两首诗是李世民写,想必那些歌功颂德者,不吝褒奖的将他捧上足以媲美李杜的神坛,然后再把张若虚、秦观、马致远口诛笔伐。

    这一刻,杨集心中有一种莫名悸动:这两种不同的待遇,十分直观的体现了胜者王败者寇的道理,如果杨广败了、隋朝亡了,必然就是这个下场。而他杨集如果没有自保之力,肯定也像杨侑、杨侗、杨浩那般,成为某个草头木用来招贤纳士的旗帜,用完以后就杀。

    萧颖听得不太明白,迷迷糊糊的说道:“放着好的不学,反而去追捧、学习那些连抄袭都不到家的劣作,又怎么能够青出于蓝青于蓝、超越前人呢?这些人真是可悲。”

    “谁知道呢?也许是一边光明正大抄袭使用、一边破口大骂吧!”杨集摇头失笑,取出了一叠支票、一支古之即有的炭笔,在支票反面写了一首诗,大气的整张撕下,递给了萧颖:“这才是应景之作。”

    萧颖接过细读,眉梢眼角全是甜美的笑意,心中暖洋洋的,那风、那雪在这一刹似乎那都离她好远好远。碧海思云的大隋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