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炸膛(2)
书迷正在阅读:重生之民国谍中谍、在古代逆流而上的日子、亮剑:让你撤退,你带头冲锋?、大宋文魁、寒门小甜妻、大明:开局被朱棣模拟人生曝光了、被刘备抛弃后,曹操跪求我当军师、再续母缘、合欢宗姐妹花的历练路、白衣女侠赵灵儿的堕落(超短篇)
火炮各处管壁厚度的增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完全是依靠工匠的经验来定。这样的行为,存在着绝对的风险,那就是炸膛。 太薄会引起炸膛,而太厚则又会降低弹体的威力和射程。 这种单纯的依靠经验,而不是以科学具体的数值为指导的制炮方法,几乎贯穿了整个大明朝以及后来的辫子朝前期。 “如何了?”蓝玉一直在旁边没说话,直到陈则武停下动作,他才开口询问。 陈则武摇摇头,“这是炸膛了,也并非是工匠们偷工减料,可能他们也不知道。即便是换作工部的工匠,也做不出很好的车炮,更别说只是庆州的工匠了。” 对此,蓝玉并不买账,“狗日的,老子幸亏试炮了。若是打仗时用到,那岂不是自己炸自己了。” 这时,陈则武重新蹲下来,眼睛对着炮筒,里面乌黑一片。 试炮时,管壁单薄,火药又填充过多,再加上管壁内的不平整,炸膛是必然的事情。 这并不容易解决,工匠在打造炮筒时,很难兼顾管壁内部的情况。 而一旦忽视管壁内部的情况,就极易出现闷炮,更严重的就是炸膛了。 这样的情况,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后来的戚继光在对付倭寇时,就曾经说过,“每遇试放,多炸破伤人者,放之无法也。” “该咋弄。”蓝玉问道。 陈则武深吸一口气,摇摇头。他也不会,这其中有管壁的问题,也有火药的问题。虽然知道最基本的化学知识,但即便解决火药,管壁又是硬伤。 炮筒里的烟,渐渐的散尽。而陈则武,却始终抱着那个炮筒。 “若是加长炮筒,加粗管壁,兴许能避免炸膛。不过,管壁里面的问题,不能解决,该炸膛还得炸。”陈则武终于松开炮筒,抬头对蓝玉说道。 蓝玉直接转身,“我去写折子给皇上,请工部派些工匠来。” 陈则武拦住蓝玉,“庆州的工匠也都是工部派去的。即便是把工部的工匠派来,他们也无能为力。” 这时,陈则武脑子里,冒出一个有违圣人之道的想法。 如今,朝廷里对火炮的制造的技术保密甚严。朱元璋曾下旨,全国不得私造火炮,违者诛九族。边关若是有用到火炮,一律奏请工部和兵部。 这个禁令的颁布,无疑是给民间和地方上的火器研究戴上了无形的枷锁。 整个大明朝的炮匠和火炮的制造技术,集中于应天城一地。技术的交流被人为阻断,工部的工匠们也陷入了闭门造车的困境。 “咱们大营里,好像也有工匠吧。”陈则武突然问蓝玉。 蓝玉先是一怔,木讷的点点头,“有是有,不过都是些打马掌、磨兵器的小工匠,他们这辈子也没摸过车炮啊。” 陈则武笑了,有就行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工部的这些工匠们解决不了的问题,不代表其他的工匠也解决不了。而且,这其中并不完全涉及火炮的技术。因此,也算不上抗旨。 只是,陈则武还是有些担心。他这么做,无疑是给工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位。 而工匠的地位,在这个时代是极其卑微的。 “梁国公,把大营里的工匠,都集合起来吧。”陈则武犹豫了片刻之后,下定决心。 火炮,始于宋,兴于元,盛于明。但无论是这三朝,又或者是后来的辫子朝,他们都没有大规模的量产。虽然打仗时,也有用到。但火炮的使用规模,相较于西方,小的可怜。 一是,因为技术的不成熟。二是,因为工匠的不足。 而这两个原因,又可以说是同一个原因。华夏文明,是这个世界上最灿烂的文明。华夏子孙,也是十分聪明的。全国上下几千万户,总有人能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火炮,现在进行量产,并且广泛用于各个方面。 ………… 领跑于西方,也不是不可能的。 陈则武正做着春秋大梦,被傅友德给打断了。 “朝廷律法,工部、兵部工匠做工,一律不可给予银钱赏赐。你让他们做工可以,但不赏赐。” 陈则武愣了一下,傅友德又说道,“你和皇上的折子里,朝廷招募百姓为民夫,以赏使之,皇上批了。但百姓是百姓,工匠是工匠,不可混为一谈。”寡欢太叔的朱元璋与我聊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