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秃笔三国在线阅读 - 第173章 拱手送荆州

第173章 拱手送荆州

    愿意跟随刘备从樊城出来的老百姓足有六七万人,经过襄阳时因为魏延打开了城门的缘故,又跑出来大约一两万百姓。

    再加上一万左右的军队,这支军民混杂的庞大队伍,人数已经直逼十万。

    因此此时荆山脚下的小道上,到处都是摩肩接踵的人群,队列前后绵延了足有十余里长。

    百姓行走起来,不像军队那么快捷,很多人都肩扛手挑着臃肿的行囊,还有大大小小的各种车辆,上面都堆满了行李或者坐着老人和孩子,所以速度堪称奇慢。

    离开襄阳时,刘备询问过从城里跑出来的百姓后,特地去了一趟刘表的墓地。

    刘表的陵墓修得倒也还算气派,周围方圆二十余亩,遍植青松翠柏,坟墓以砖石垒砌,墓前还修建了一座祠堂,里面竖立着一块记录其生平事迹的《刘镇南碑》。

    刘备命人准备了一些简单的祭品,带领官员武将们来到墓前哭拜道:“备无德无才,有负兄长寄托之重,罪在一身,与百姓无关。兄长若是英灵不远,还请垂怜百姓哀苦,救一救荆襄之民。”

    说这番话时,他情真意切,表现得极为悲痛,让看见这一幕的军民无不为之落泪,也更加坚定了他们要追随这位爱民如子的刘皇叔的心思。

    祭奠完成之后,这支庞大的队伍便再度起行,按着预定的计划往江陵跋涉。

    途中收到情报,曹操已经率领大军占据了樊城,正在派人搜集船筏,很快就会渡江而来。

    事情显然已经到了非常急迫的关头,曹军随时都会大举追来,而刘备这边却因为带着大量百姓的原因,每天行军的速度慢得令人发指。

    于是有官员对他建议道:“军队若是能尽快赶到江陵,凭借江陵城的高墙和城内的各种储备,足可抵御曹军进攻。可是如今带着这十万民众,每日前行不过二三十里,如此何时才能到得江陵?一旦曹兵追上,又拿什么迎敌?主公不如先抛下百姓,领军先行一步。”

    刘备却说什么也不肯抛下百姓,坚持道:“自古成大事者,必以人为本。如今有这么多人愿意归随于我,怎能随意弃之?”

    这番话传到百姓耳中,自然又是人人感恩,甚至于后来有人感念刘备的仁义,特地写了一首七言来传颂他的美德: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

    可是这么一来,刘备的名声固然是更加好了,但是对于目前的处境却没有半点帮助,甚至都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程度了。

    诸葛亮虽然并不同意刘备的做法,但事情到了这一步,他也只能尽力想法补救,于是建议道:“如此下去,曹军追兵不久必至,主公赶紧让云长去江夏向公子刘琦求救,让他速速带领军队乘船去江陵,准备与我军会合。”

    刘备点头同意,当即写了一封亲笔信,命关羽和孙乾一起带领五百骑兵迅速赶往江夏,向刘琦报信。

    诸葛亮又让张飞领一千骑兵负责断后,让赵云负责保护刘备的家眷,剩下的军队则继续护卫着百姓往江陵前进。

    所有人都知道曹操的大军就在屁股后面紧追不舍,因此都铆足了劲拼命赶路,然而山道崎岖,路程虽然比起大路要近了许多,却也实在提不起速度来。

    每天能前行的距离依然不过只有三十余里地而已。

    此时的曹操已经率领大军离开了樊城,渡江之后到达襄阳,却发现刘琮并没有像约定好的那样亲自出来请降。

    好在襄阳也没有做出任何抵抗的姿势,曹军大举到来之后,襄阳城四门洞开,城墙上不见一兵一卒,甚至就连老百姓也被约束在家里不许出来,城内的街道上空荡荡看不见半个人影。

    曹军就在襄阳城外扎下了一片巨大的营寨,曹操走进中军帐后传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派人去通知刘琮,赶紧亲自出城来军营请降。

    谁知刘琮的胆子实在太小,事到临头,竟然连面见曹操的勇气都提不起来。

    蔡瑁和张允不禁有些急了,万一曹操因此发怒,后果岂非不堪设想?

    而此时偏偏还有人来添乱,荆州军中一位名叫王威的将领竟然对着刘琮说出了这样一番话:“将军既然已经投降,刘备也被曹军逼走,此时的曹操必定因为松懈而无所防备。请将军振奋起来,召集上一支奇兵,在假装投降时找个险要之地对曹操发动攻击,必可一战而擒。一旦能将曹操抓获,将军必然因此威震天下,则中原虽广,也可传檄而定。此千载难逢之良机,万万不可错失!”

    只可惜他一腔热血却付错了人,刘琮连面见曹操的勇气都没有,就算再给他两个胆子,也绝不可能照他说的那样去伏击曹操。

    胆小如鼠的刘琮便将事情告诉了蔡瑁,后者听完后大惊失色,怒气冲冲地跑去找到王威,大骂道:“汝不知天命,竟然还敢怂恿主公伏击曹操,简直是胆大妄言!”

    王威毫不示弱地骂了回去:“尔乃卖国之贼,吾恨不能生啖尔肉!”

    蔡瑁恼羞成怒之下,拔刀就要将王威砍了,一旁的蒯越急忙将他拉住,好说歹说地把他劝走了。

    既然刘琮坚决不敢去见曹操,蔡瑁没有办法,只能和张允两人代他去了曹军大营请降。

    曹操因为刘琮不肯亲自来降的事情,心情并不是很好,看见他们之后,神情异常严肃。

    蔡瑁和张允对望一眼,都开始忐忑不安起来,站在中军大帐里喘气都不敢大声,脸上谄媚之色十足。

    曹操冷冰冰地问道:“既来投降,那么荆州的军马钱粮,可曾统计过还有多少?”

    蔡瑁急忙回道:“还有骑兵五万、步兵十五万、水军八万,合计二十八万。至于钱粮等物,大半都放在了江陵城,其余各座城池之中,也储存了足够一年所需的粮草。”

    曹操和站在一旁的荀攸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露出了一丝庆幸之意。

    荆州如果坚决不肯投降,就凭着这二十八万军队和数目如此庞大的粮草,再加上主场之利,谁胜谁负还真有些不好说。

    曹操清清喉咙,又问道:“战船有多少?本来是何人统率?”

    蔡瑁毕恭毕敬地回答道:“大小战船共有七千余艘,原本是我和张允二人掌管。”

    曹操再度吐出一口长气,七千多艘战船,整整八万水军,在荆襄的水域上绝对是一支令人胆寒的强大力量。

    他麾下的士兵都是北方人,哪怕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但真要是打起水战来,只怕也不会是这些熟悉水性的南方水军的对手。

    一想到这里,再看眼前低眉顺眼的两人,曹操突然心情大好起来。

    他哈哈大笑两声,当场就允诺封蔡瑁为镇南侯、水军大都督,张允为助顺侯、水军副都督。

    二人闻言大喜,急忙再度大礼拜谢。

    曹操又说道:“刘景升既然已死,其子肯归降于我,那便是归降了朝廷。我自会表奏天子,使其永为荆州之主。”

    蔡瑁和张允得到了曹操的回复,见和原来的约定毫无出入,自然都是大喜过望,千恩万谢地拜别后兴冲冲地回襄阳城报喜去了。

    等两人走后,荀攸终于忍不住心中疑惑,对曹操提出了疑问:“蔡瑁、张允都是奸佞之辈,主公为何赐他们如此显爵,还让他二人做了水军都督?”

    曹操微微一笑:“吾岂能不识人?只是我军将士多为北方人,水战实在不行,因此暂且废物利用,让这二人好好训练一支水军出来再说。等到事情成功之后,自然会对他们另行处置!”策冠才的秃笔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