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 傻柱功不可没
身为一个后世经过了娱乐轰炸,尤其是短视频轰炸的穿越者,曹志强很清楚大家的记忆点在哪里。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太复杂的故事他们记不住,太深的内涵他们也搞不清,只有那些优美的旋律,简单的歌词,才更容易被人牢记。 就比如电影《上甘岭》,哪怕是这个时期的人,也很多人早就忘了具体内容以及具体人物名字了,但一说起里面的插曲《我的祖国》,却大多数人都记得,大多数人都会哼两声。 红旗飘飘这首歌,就艺术内涵来讲,其实真心不咋样,但偏偏旋律上头,歌词简单,基本听一遍就能记住。 尤其是里面的歌词,什么“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还有“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这些歌词直抒胸臆,直白简单,小孩子都能明白,小孩子都能记住,偏偏还不断的重复,这当然就构成了神曲的要素。 所谓神曲,都有一些共同特点,就是简单直白,就是节奏明快,就是不断重复。 比如后来最典型的《nobody》、《江南style》、《最炫民族风》,全都是这个模式。 还有这个《红旗飘飘》,其实也是这个模式。 就包括《血染的风采》,如果抛开歌词内涵不谈,单纯从艺术表现上,这其实同样是一首神曲。 要不说歌词的魅力就在这。 同样一首《红旗飘飘》,这个曲子你如果搞成情歌,也是一样能火,但绝对火不过改成爱国主题的红歌。 本来只是个旋律简单的口水歌,但歌词只要内涵丰富一点,瞬间就能高大上,意境也完全不一样。 好比现在,中央台只播了两天,每天播一次,总共不过播放了两次,就已经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牢记在心,甚至有人在私下传唱了。 或许要说,你不是要卖唱片么,还是卖单曲么,电视台都播出这首歌了,你还卖个毛啊。 这就是不懂了,越是这样,才越能卖出去。 因为在这个时期,电视机的普及率并不高,也就城市的普及率稍微高点。 但电视是直播的,没有记忆能力,不能重复回放啊。 录像机跟录像带倒是有了,可以把电视节目录下来,但这种东西基本都是进口货,一般人也根本弄不到。 所以就算有人把这首歌用录像机录下来,也是凤毛麟角,形不成气候。 可是好歌不能听一次就不听了吧,那多难受啊。 比如邓丽君的《甜蜜蜜》,这歌传入大陆也好几年了,一开始还是禁歌,也就是今年才完全放开。 就是说,《甜蜜蜜》已经在国内流行好多年了,但大家还是百听不厌,而且这首歌的磁带依然是火爆,只要有卖的,基本都是一天售罄。 因此,别的倒也罢了,但是像流行歌曲这种东西,并不是越神秘越好,反而是传唱度越广越好卖。 你要是到了八五年之后,还担心盗版众多。 可在录音磁带跟录音机都是稀缺货的1983年,根本不用担心盗版磁带。 因为盗版磁带绝对是散兵游勇,根本对抗不了正规厂家,这是磁带供应量决定的。 在一个磁带生产还是供不应求的时期,你跟不需要考虑盗版不盗版,可劲儿生产可劲儿卖就完了! 真正的问题,是磁带厂要不要给你供货,以及你有没有机会卖这些磁带。 在1983年,国内的盒式磁带,基本都是国产磁带的天下,也一直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之下,想要弄到磁带,都是要指标的。 进口磁带虽然也有,但还没成气候,主要原因是国家的经济政策目前依旧十分保守,尤其是进出口方面,出于产业保护的目的,录音磁带这种东西的正规进口指标十分少,数量并不多。 走私的进口磁带当然也有,但此时走私进口磁带的人,基本都是个体户这种二道贩子。 而这些二道贩子呢,大部分都没完成原始积累,钱少市场小,根本不成气候。 得到了1984年全民经商之后,各个集体单位甚至国营单位亲自下场走私,那才是进口磁带开始大爆发的时期。 但是真正大爆发,还得是1985年,确切的说,是广场协议之后。 广场协议之后,由于日元升值,日本很多企业就把一些附加值低的产业大量转移去中国,其中就有磁带产业。 那个时候,很多小作坊都开始进口国外零部件,像搞来料加工的打火机一样,自己组装录音磁带。 从那之后,国内的所谓“进口磁带”才开始大爆发,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这种国产的“进口磁带”,导致录音磁带从供不应求变成供大于求,价格当然也一路暴跌。 但在目前,录音磁带虽然已经不是稀罕物,也不用凭票购买,但普通人还是很难大批量购进,因为这得有指标。 就比如北平磁带厂,这里的产能目前基本是固定的,生产指标都是定好的。 如果你想要磁带,那就必须进行调剂,也就是把一些不重要的指标暂时腾给你,这里面的操作就复杂了。 你想要一些磁带厂的产能指标,首先你得达标。 就是说,首先你得是正规国营单位,集体单位都不行。 这方面吧,曹志强是达标的,因为他是以华夏音像公司的名义去申请的,而华夏音像公司名义上就是国企,哪怕曹志强本人占据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 要不说,当初曹志强干嘛不要百分之五十的股份,甚至更多股份呢,其实是可以这么做的。 但只要曹志强要了百分之五十及以上的股份,在这个时期,这家公司的性质就变了,不能叫做国有企业了,而是叫合资企业。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没错,大家认识中的合资企业,似乎都是中外合资,但实际上呢,一开始的合资企业,不仅仅包括中外合资,也包括国内的合资企业。 中外合资就不说了,国内的合资企业,主要是指那些私人跟集体企业或者国有企业合股的经营模式。 比如一些早年公私合营的公司,其实就算合资企业。 只不过这个国内的合资企业,随着1993年颁布的《公司法》出台之后,很快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只剩下中外合资这个名头了。 合资企业中,如果私人股份占大头,那就不能叫国企,只能叫合资公司。 但如果这个合资企业中,国企占大头,国企成分控股,那就可以叫国企。 要不然,曹志强当初也不会让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给红光机械厂,不就是为了国企这个皮么。 别小看这个皮,这个皮在这个时期是很有用的。 比如去磁带厂谈指标,你不是国企就谈不下来。 身份达标之后,其次你还得关系达标。 在此时的京城做生意,光有钱有身份还不行,你还得关系到位。 简单说,就是人家北平磁带厂,为何要给你磁带的生产指标,就图你长得帅么? 同样道理,其他的磁带厂,凭什么把自家指标给你? 这就得让人去走关系了。 所谓走关系,无非就是吃吃喝喝加送礼。 别搞什么官大一级压死人,现在这玩意儿对磁带厂这种单位还真不好使,真金白银最顶用。 说白了,就是要给磁带厂的厂长啥的送礼,至于送什么,这个就得投其所好了,反正钱肯定是不能少的。 京城好说,有李厂长跟陈家邦等人的帮衬,走通北平磁带厂的关系并不难,出的钱也不用太多。 难的是其他城市的磁带厂,比如济南等地的磁带厂,这就需要李有福这种社交牛人去办了。 李有福能以个体户的身份就达成区域批发商的成就,是离不开自己的社交能力的。 现在他有了京城国企领导这层皮,那底气就更足了。 李有福现在为毛一直不辞辛苦的在外游荡闯荡?那当然是开心啊! 要是在过去,李有福可不敢到处找大厂大领导,都得偷偷摸摸找小厂小领导。 现在不一样了,李有福是正经的国企经理,甭管是不是真干部,但职务是假不了的。 外地人也不会去查你是不是干部身份,他们只能查你是不是那个国企的人,以及是不是国企的经理。 比如济南的磁带厂,人家就曾经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红光出版社确认过,询问是不是有李有福这个经理。 确定无误之后,人家才敢跟李有福继续商量磁带指标的事情,以及商量如何吃饭跟收礼的事情。 身份达标了,关系到位了,是不是就能要到产品指标了? 答桉是不行,你还得有正规的理由,并且经过领导批示。 在1983年,全国其实依旧没有完全放开市场行为,大部分依旧是凭票供应,尤其是生产厂家,都是要申请生产指标的。 而申请生产指标,不光要身份达标,关系到位,你还得有说得过去的正规理由,也就是你为什么要这批产品,以及你要这批产品的目的是什么。 这个正规理由,基本就把百分之九十九的个体户给隔绝在外,因为他们给不出正规理由。 尤其是空白磁带,那是相当严格。 因为在八十年代初,录音设备是不能随便玩的。 比如现在的录音机,说是叫录音机,其实只能叫单放机,大多数根本不能录音。 那些能录音的,尤其是能翻录录音磁带的双卡录音机,大多数都是进口录音机,而进口录音机嘛,此时一般人是买不到的,因为还需要外汇券跟侨汇券,除非你买的是走私货。 不光录音机难买,空白磁带也难买,至少大批量的空白磁带,普通人是买不到的。 只有特殊单位,比如唱片公司,央视,还有各个政府单位等等,才可以大量购买空白磁带。 那么巧,华夏音像公司呢,就是可以购买空白磁带的单位。 当然了,由于华夏音像公司呢,目前还没有自己的设备,所以只能拜托磁带厂来直接灌录内容,生产有内容的磁带,而不是空白磁带。 这时期的磁带厂虽然主业是生产空白磁带,但不等于他们不能生产有内容的磁带。 相反,录制有内容的磁带,磁带厂更喜欢一些,因为灌录内容这块儿,这属于自主创收,不用交税。 比如说,北平磁带厂生产一盘出厂价八毛钱的磁带,这部分钱中,是饱含税收的,要交税。 但如果额外加五毛钱,在空白磁带灌入内容,以及加上相关包装,那这五毛钱就不用交税,属于自主创收,可以算厂子自己内部的小金库。 嗯,别怀疑,这时期就是这样的。 当然了,后来这种模式就改了,尤其是两税法上台后,想用这种方式避税,就真的很难了。 所以啊,在这个时期,其实磁带厂是最喜欢像华夏音像公司这种单位的,因为能额外捞好处啊。 反倒是像中国唱片公司,还有各地电视台等大单位,因为人家自己有灌录设备,只需要购买空白磁带,然后回去自己灌唱片就行,导致磁带厂能捞的油水很少,反倒是不喜欢。 这也是为何曹志强的华夏音像公司,能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企,就能从各地磁带厂里抠出生产指标的根本性原因! 说白了,就是那些磁带厂把其他不重要的指标延后,优先给华夏音像公司生产带内容的磁带。 而要做到这些,你的身份、关系、项目合理性,甚至人才本身,都是缺一不可! 由此可见,在八十年代初,尤其是还没有完全开放市场经济的1983年,想要自己做一番事业,到底有多难。 可他曹志强呢,其实原本对这里面的门道都不熟悉,就是硬着头皮干,然后忽忽悠悠,奇奇怪怪的就总是能办成! 这里面,可不仅仅是曹志强的个人才华问题了,还有很大的运气成分。 比如说,如果曹志强没有遇到李有福,他不可能如此轻松的开脱外地市场。 如果红光机械厂不是正好遇到生死难关,导致李厂长死马当活马医,想从曹志强这里当突破口,进而全力支持曹志强,曹志强也做不成这些。 当然,这些事情的源头,或者说前提,肯定离不开大领导的青睐跟背后站台。 而想获得大领导的青睐,首先你得能认识人家,这又离不开傻柱! 所以归根到底,曹志强能在短短时间内就做出这番让人咋舌的事业,傻柱功不可没! 没有傻柱当初的引荐,曹志强现在最多是个有点小钱的有钱老百姓,绝对做不到现在这种地步。 这一点,别人或许还想不清楚,但曹志强心里却是门清。 要不然,他也不会提前布局,提前设计傻柱了。唐居易的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