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皇帝的威望,唯宗室可保
刘焉是刘宏最信任的宗亲,而刘俭是目前刘宏最重视的皇弟,这两个人同时将大汉朝自黄巾起义之后,所面临的重大危机剖析开来,赤裸裸的摆在了刘宏的面前。 本来刘宏对于黄巾和凉州两场战乱就有些心神不宁,举棋不定,如今被刘焉和刘俭一番搅和,他内心深处最大的恐惧被无限扩充了。 每一个人都有他内在的最深层次的恐惧,这份恐惧可能随着他年龄的成长以及身份的变化而有所转移,但绝对不会没有。 每個人都有恐惧。 刘宏心中最深层次的恐惧是什么?其实很好猜…… 很快,刘备与董扶便被召到了刘宏的面前。 刘宏先问刘备。 因为刘备是涿郡义军的首领,在地方义军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他最清楚不过。 刘备事前已经得到了刘俭的书信,同时也和刘虞有过通气,因此早就有了一套说辞。 他委婉的告诉了刘宏,别的地方他不知道,至少在幽州边郡,类似他这样姓刘的宗亲,在当地豪右的眼中屁都不是。 当初义军之所以能够组织起来,要是靠着当地豪右的支持,才能够招募到足够的人数,他们或许会认当地太守,也或许会认本土世家豪右,但绝不会有人认皇帝。 就算是义军得到了朝廷的资助,那些物资也都是以太守个人的名义,亦或是以当地豪强资助,不管这份资助到底是谁,反正一般情况下是落不到朝廷的脑袋上的。 至于天子,那对于地方的黔首黎庶来说,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存在,地方有他们的一套给百信洗脑的方法,可以高效率的驱使百姓氓首为其所用。 总之说来说去,刘备就是给刘宏灌输了一个思想,那就是皇帝在地方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是没有任何的意义,威望完全不足,只有当地望族或是地方首长才是天。 刘宏越听,脸色越差,他的拳头在不知不觉间攥住了,骨关节煞白。 刘备的这番话,算是让刘宏对自己的在地方威信彻底有了一个明悟。 地方百姓,不认天子,只认当地太守与豪右! 其实仔细想想,现官不如现管,特别是地方诸族的势力日渐强大,这也本也是无可厚非之事。 但在这个状态下的刘宏,一时间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毕竟,十年的皇宫生活,让他对地方的认知逐渐脱节,虽然知晓豪右势大,但在刘宏心中,至少皇帝的声望在地方应该还是有一定威慑的。 但实际上,是一点都没有。 可按道理来说,不应该是这样的,因为大汉朝数百年来,自然有一套稳固皇威的办法,而且还很是奏效。 在经过了一番自我心理疏导之后,刘宏又看向了董扶。 能够为刘宏解释心中疑惑的,此刻也只有他了。 这位当代著名的谶纬大师的名望,刘宏多少也是知晓的。 “董卿啊,刘玄德适才所言,可是真话?” 董扶向着刘宏欠身,慢吞吞的道:“回陛下的话,老臣祖籍益州,和刘玄德的家乡一样,都是边郡之地,中原繁富之地,老臣不知晓,但益州的情况,却如玄德所言,正是如此,就是如今的边郡中人,只认太守和豪右之主,不认陛下。” 这话说的很有水平,也很容易让人相信。 董扶若是直接说刘备的话是对的,多少会让刘宏心中有异,觉得他们是不是在危言耸听。 但是董扶说的,偏偏是“边郡”,是他自己的家乡,至于中原什么样,他不知道。 这样乍听之下,就会自然而然的觉得他的话非常可信了。 刘宏似有些不敢相信的道:“为何,为何会这样?我汉家官学,一直以来都是独尊儒术的,今文学派的学说又一直辅之以谶纬,为何还会出现这般情况?” 刘宏话中的深意,董扶很清楚,他明白刘宏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如今天下学术,古文经学派推陈出新,人才济济,占据朝野之外的民间,声名赫赫。 今文经官学腐朽不前,老派阀阅学生虽能占据朝堂,虽是官学主流,但却日薄西山,逐渐不敌古文经学在天下的权重。 但即使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古文经学依旧不能顺利的挤压掉今文经学派,成为朝堂和官学的主流,这是为什么? 当然,很多人会觉得是因为今文经学派中的人都是老牌阀阅,他们手中掌握了朝堂的主要位置和资源,让古文经学挤不进来。 这确实是一个点。 但事实上,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今文经为主流官学是历代皇帝必须支持的。 不是“大力支持”,而是“必须支持。” 因为这里面牵扯到皇帝的利益链条已经固定,对皇帝而言,决不能轻易碰触。 古文经再好,再标新立异,皇帝也不稀罕。 因为皇帝不是搞治学的,皇帝搞的是政治。 今文经结合了谶纬之道,令很多古文经学子不齿其行,但存在即有其道理,谶纬之学在今文学派中大行其道,两相配合无间,关键还是在于这种学术能够佐证一个重要议题。 这个议题就是——《刘家人凭什么能够做皇帝》。 若是问后世的人,谁有资格做皇帝? 很多人的答案会是:成王败寇,有德者居之,能够让百姓吃饱穿暖的人,百姓们最爱戴的人啊……等等。 但是在汉朝的现在,你问谁能做皇帝,一众今文系的大儒名士们五花八门的答案最终都可以归为两个字: “天道。” 啥是天道? 就是天命! 苍天的一切运转都和人间的政治得失是有所契合的,刘氏天子乃是受天命眷顾的真命天子,只要天道没变,“天命”就一直在汉家帝王身上。 今文经学为何要吸纳令古文经学子们所不齿的谶纬学,关键就是在这里。 历史上已经进爵为王的曹操,曾经说过一句流传千年的话—— “若天命在吾,吾其为周文王!” 不论曹操当时是想当周文王,还是想当周武王,但是他所说之话的前缀中,必需要有一句“天命在吾!” 对于当时的皇帝而言,没有“天命”作为总基调总纲领,管你古文经学还是今文经学或是结合了古今文经优点的郑学,所有的道理都是在耍流氓。 皇帝没有治学的,皇帝只治人。 这样就是为什么,东汉王朝一旦发生月食,发生灾荒,发生天灾,就必须要罢免一位三公! 因为在“天命在吾”的皇权统治体系之下,天灾人祸是一定要有背锅侠的! 既然“天命都在你”了,为什么还会发生祸患? “天命在吾”没错啊,没毛病! 有毛病的是我用了谁家的小谁谁当三公,他是个德不配位的,惹恼了上天,只要罢免他才能平息上天的愤怒! 反正有灾有难,肯定不是皇帝的天命问题就是了。 …… 在刘宏心中,或者说在历代汉朝皇帝们的心中,这套打法应该是百试百灵,屡试不爽的。 皇帝在百姓们的心中,就是天命所归啊! 大汉王朝都给全国百姓洗脑洗这么多年了,不可能会有纰漏的呀。 为什们地方郡县,还会有人将皇帝的存在感给抹杀呢? 望着刘宏不解的神色,董扶缓缓的开口说道: “陛下,天人之说,昔年却属利器,但是所用多年,时至今日,已是帝王可用,旁人亦可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 这一番话,是刘俭写在给刘焉的书信之中的。 这也是董扶和刘焉在读了刘俭的书信之后,对他大为惊叹赞赏的原因。 这小子抓住了一个实质性的关键! 特别是在眼下这个时局,这番话足矣对刘宏产生百万点暴击伤害。 眼见刘宏面露惊色,董扶慢悠悠的道:“陛下难道忘了,张角为何能掀起如此大的阵势,八州联动,反叛陛下?” “他不也是用了天命之说么?” 刘宏如遭雷击,愣在了当场。 董扶继续道:“张角虽势败,但在用天命起兵这件事上,他成功了,蛾贼起势,天下震动!这必然会给予天下所有有意想要叛汉的人一个警醒,以后只要有人想叛汉,或是有足够的能力叛汉,就难保不会用和张角一般的手段了。” 刘焉在一旁忙道:“陛下,臣听说益州巴郡有妖巫张修造反,自号五斗米师,他如今用的,便也是和张角一样的手段,如今我朝国力空虚,因为张角之事,反贼必然不断骤起,更有地方豪强不尊王命,屯粮造械,当此时节,再用往昔之法安民已不可取,必须要有所动作了!” 刘宏看向刘焉,道:“皇叔以为,朕当如何?” “当此时节,不论是何人,都已不得为陛下所信,唯有重用宗室,替陛下执掌一方,才能将皇权渗透,重立汉家天威,请陛下三思!”臊眉耷目的我给玄德当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