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七零后妈咸鱼带娃日常在线阅读 - 七零后妈咸鱼带娃日常 第13节

七零后妈咸鱼带娃日常 第13节

    可许望自己并不当家,要攒些票和钱也不容易。

    许望轻叹一声:“都是姐妹,我也不瞒你。你姐夫是没意见,我公公婆婆是没少说话给我听。那怎么办呢?咱家现在条件确实难,我不能自己吃饱了看你们饿肚子吧?”

    许问默了会儿,抱住许望:“姐,再忍几年,我会让咱们家人都过上好日子。”

    吃完饭朱美珍数出十块钱递给许问:“五块给你交学费和杂费。还有五块是你一个月的生活费,你自己保管好。”

    许问算了下,抽出三块钱还给朱美珍:“妈,我还有三块钱的助学金。”

    “你助学金我给你算上了。我听公社其他上高中的人家说过,一个月伙食费再怎么节俭也得八块左右。你留五块可还行?!”

    许问还是不肯收,“一会儿我多带点咸菜和熟面,多对付两顿。周六早上饿肚子,周天晚上吃饱了再去。省点就够了。家里现在没什么钱,嫂子也怀孕了需要买点水果什么的。妈,这三块钱你回头让我哥去给我嫂子多买点葡萄什么的吃。听说多吃葡萄孩子生下来眼睛特别好看又大又圆。”

    家里钱一共这些钱,一个花了另外一个肯定就没得花。

    要说给许切买,朱美珍还能推辞,说给桑小青买,她便不好开口了,只得应下。

    倒是桑小青忙道:“我吃什么都可以的。不能让问问吃不饱饭。”

    “嫂子你就别客气了。人饿两顿不会死,但是怀孕一辈子没几次。再说,我少吃点能换我侄子或者侄女大黑眼睛还是挺值。”

    许问抢着洗完碗,开始准备要带的熟面。

    白面太奢侈,家里的面基本都算是杂粮面,不是小麦粉里掺玉米面就是掺豆子面。

    多数是玉米面,因为玉米便宜。

    许问把面粉跟玉米面掺到一起搅拌均匀,放在盆里上锅蒸。

    她一边汗流浃背地烧火一边盘算五块钱怎么过一个月。

    像朱美珍说的八块钱都算是节约生活了,五块钱那叫生存挑战。

    学校食堂一个馒头是五分钱,米饭一毛钱四两,一份蔬菜五分钱。

    之前许问是早晨一个馒头,中午和晚上是半份米饭配菜,这样一天下来是两毛五。

    食堂每周四还会提供一次肉菜,一份肉要四毛钱。

    这么算八块钱都紧紧巴巴,毕竟八块钱不能都用来吃饭。

    还得买文具买日用品。

    哪个女孩子一个月不得买点月经用的东西。

    许问盘算着那就再把蔬菜和肉减掉。

    馒头米饭万万不能减的,七十年代可不比四五十年后,胖人特别少。

    上高中也不是单坐在教室里上课,还要干各种活,只吃蔬菜可没力气。

    早晨改成泡熟面,中午半份米饭,晚上一份蔬菜,这样一天是一毛钱。

    再加上周六周日,还能省八毛。

    一个月吃饭花两块多,买文具还有洗漱用品以及来回坐公交车,应该够吧?

    不够也得忍着。

    许问长叹一声。

    改革开放还两年呢!

    等面蒸熟,先放在一边凉一会儿。

    许问趁这个空挡,从咸菜坛里捞出一根腌青萝卜,切成条,拿了个一个干净玻璃瓶装好。

    又收拾了下自己未来一周要穿的换洗衣服。

    等打包好衣物,拿了擀面杖把面疙瘩都擀碎,再用萝筛就是面粉筛把面粉过滤一遍。

    把细腻的面粉装起来,剩余的颗粒重新再擀一边。一直到所有的面粉变得细腻。

    想了想,许问又打开所剩无几的糖罐,装了两小勺白糖,否则干面真难以下咽。

    她刚收拾好,许秋石朱美珍跟许闻就起来准备去上工了。

    临走许闻还嘱咐她:“问问,你别太实心眼。那温一鸣还不如路远征呢!看见的就四只眼,看不见的还不知道多少只眼!”

    许问笑着应了。

    许闻扛着锄头走了几步又倒头回来,认真道:“问问,哥虽然没本事,但还没到靠卖妹妹来养父母老婆孩子的地步。你若不喜欢,咱谁都不嫁,就在家待着。”

    许问眼睛有些酸,揉了揉鼻子嗯了一声,“谢谢哥。”

    许闻轻叹一声在许问头顶揉了一把走人。

    饱暖思淫欲。

    曾经衣食无忧的许问也是才明白为什么这年头百姓们很少谈情爱。

    饭都吃不饱的时候,哪有力气谈什么爱情?

    结婚在一起,不过是搭伙过日子。

    她这一开学,就拿走家里一半家产,等许切开学再拿一部分,一家人就剩几块钱过日子。

    桑小青如今又怀孕了,许问实在不好意思再让家里养一年。

    只是嫁人这事,现在就算她愿意也得有人敢娶。

    路远征倒是敢,家里肯定不能同意。

    至于温一鸣,许问有点摸不清他的想法。

    说对她有意思,这么多天没音信。说没意思,敢顶着闲言碎语来找她。

    正想着,听见有人喊她:“许问,在家吗?”

    第12章

    许问从屋里出来,看见一个跟她差不多年纪的女同志推着辆自行车气喘吁吁地等在门口。

    她理着利索的短发,皮肤有点黑,整个人看起来特别干练。

    是个陌生人,许问确定自己不认识她。“我就是许问,你是?”

    女同志抹了把汗,一笑露出一口白牙:“我是温一鸣的堂姐。他临时有点事不能跟你一起去上学了,让我把他自行车……”女同志拍了拍自行车把手,“给你送过来。”

    许问怔了下,摇头拒绝:“不用这么麻烦!我坐公交车就可以。”

    “可是咱们这到县城的公交车特别少,三点就要没车了。”

    要不然她也不能冒着上工迟到的危险来给温一鸣跑腿。

    许问回头往屋子里墙上的挂钟看了眼,两点四十。

    她匆匆摆手进屋:“没事,现在还来得及。我走快点就行。自行车还是麻烦你骑回去吧!再说温一鸣自己上学不也得骑?”

    许问上学要带的衣物已经全部打包齐整,背上就能走。

    女同志不放心:“可是,你万一赶不上车呢?”

    从这到公社车站要三公里呢!

    三公里二十分钟对她来说是不难,可许问看起来娇滴滴的能跑得快吗?

    许问一边往外跑一边挥手:“谢谢你!应该能赶上。再说,我不会骑自行车,你留给我也没用。”

    女同志一听,跨上自行车追她:“那你上来,我送你到公社车站。”

    这回许问没推辞,真错过最后一班车,她得走到明天早晨。

    到上了公交车,她隔着车窗看着匆匆离开的女同志终于有时间思考:温一鸣这是放自己鸽子了吗?

    县一中在县城中心偏东的位置。

    学校里只有一栋楼,其他都是平房。

    这唯一的一栋楼就是教学楼兼老师的办公室。

    这些平房被一条过道从中间一分为二。

    左边是教师住宅家属区。不仅仅是现有教师,还有曾经的教师或者退休老教师。

    住宅区最前面一排房子还有个小型的印刷厂。

    右边是宿舍区,前排是男生宿舍,后排是女生宿舍。总共有六排,每排十间宿舍。

    许问在一班,宿舍在最后一排左手边第一间,紧挨着中央大路。

    宿舍就是不大就一间屋子,门窗一体,一扇单开门加一小扇窗户基本就算是房间的宽度。

    一进门就是床,确切地说是大通铺床。

    五张上下铺铁架子床从南到北连在一起,能睡十二个人。

    不大的房间除了这些床,就剩一条大约八十工分宽的过道以及墙角一个三层开放式简易木柜。

    木柜上分层摆放着铝制饭盒和洗漱用品。

    许问这一级比较特殊。学生少,女生更少。她们班就四个女生,所以大通铺上还有多余的位置可以放其他物品,比如穿不着的衣服或者用不着的书本等。

    许问拎着大包小包到宿舍的时候,已经有两个女同学早到了。

    分别是老好人李芸和心直口快的邵月月。

    李芸一见许问就哇了一声:“问问,就半个多月没见,你怎么又变漂亮了?”

    李芸算是她们宿舍最大的一个了,今年21岁,有一头自来卷的头发。

    她父母在县里的机关单位工作。家庭条件算十分不错,为人和善十分会照顾人,确实是宿舍里的大姐。

    许问笑笑:“你也更好看了。”

    邵月月刚洗完头发,听见她们俩互相夸奖,打趣道:“你俩都好看,就我丑呗?”

    邵月月比许问还小一岁,家是县城附近公社的,父母都是工厂的正式职工,家里条件也不算差。

    应该说除了许问,班里其他女生条件都挺好。

    如今重男轻女的风气还比较严重。能让女孩子上高中的家庭,条件基本都不算差,最起码也得是工人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