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来复枪
军官骑上战马,从观战的小丘直驰步兵团方位。 军官们都穿着颜色鲜艳的制服,这能增加军官荣誉感,也便于士兵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找到指挥官。 唯有守序穿着一身普通的灰色猎兵军服。 整整一个满编胸甲骑兵中队以纵队伴随骑行。 胸甲骑兵是重骑兵,平均身高在175cm以上,战马肩高超过148cm。 抛光的胸甲银光闪闪,军官胸甲镀上一层金边,胸前披着红色绶带。 每名骑兵装备一把直剑和一对燧发手枪。直剑双面开刃,全长950mm,宽34mm,厚6mm,黄铜护手。 一个骑兵中队2连,每连2个排,共172人。每个骑兵左右宽度约为1米,前后距离约为0.6米。骑兵与步兵一样,以连横队为基本队形,所有队列变化均基于连横队。中队纵队4个排顺序开进,每连2排横队,正面宽度约为40米。 骑兵是线式战术时代变化最小的兵种,骑兵总监沃尔特.冯.安格利斯不用担心他会失业。 安格利斯原本想采用三排骑兵横队,守序毫不犹豫地予以拒绝。联邦骑兵本来就少,采用三排横队覆盖的战线更短了。 三个步兵营排成分营紧密纵队等待检阅,即每营正面展开两个连横队,各连纵向间隔4分之1个连横队宽度。 守序纵马骑过步兵队列。 硝烟染黑了年轻的脸庞,汗水顺着下巴滴下,脸上黑一块白一块。 线列步兵平均身高164cm,个高的站在前排,矮的站后排。 轻步兵平均身高160cm,掷弹兵平均身高170cm。 掌旗兵和2个护骑兵手执团旗站在全团正前方。 陆军第一团3个营,每个营近1000人,大部分都是16—18岁的孩子。其中又以守序从大陆救回来的孤儿为主。 陆军的肉食也许不够,但鱼和植物油管够,相对充足的营养和训练赋予了孩子们精瘦却健壮的体魄。 守序勒住马缰,战马人立而起。他摘下军帽,在空中挥舞半圈,高声对新建陆军第一团说道。 “第一团的士兵们。我看到你们象高山洪流一样冲击而来,你们推倒、驱散了所有阻碍你们前进的东西。你们的父母一定会为你们感到骄傲!是的,士兵们,相信你们的军官,用好你们手中的步枪和刺刀,我们能征服世界!” 此刻,守序从他们眼中仿佛看到有火在燃烧。 守序身后,一名胸甲骑兵抽出直剑举向天空。 “万岁!” 军队沉默了片刻,接着,所有的士兵高高举起他们上了刺刀的步枪。 “万岁!”“万岁!” 守序脸涨得通红,甩蹬下马, 走到掌旗兵面前。 被硝烟熏黑的团旗在风中飘荡,军旗四角点缀着橡树叶,正中是一只黑色,展翅翱翔的金雕。 守序牵起军旗的一角,深深亲吻下去。 …… 完成任务的线列步兵解散,他们今天打出大约20次齐射,列队行进3公里,回营休息了。厨房准备了大块炖鲸肉,满满都是油脂,给士兵补充体力。 3个猎兵连留在训练场。 与线列步兵不同,猎兵连更多是老兵,新兵也是来自内陆的移民庄屯。面对层出不穷的印支虎,网纹蟒,这些移民中的猎人在与大自然的生存搏斗中练就了一手好枪法。 守序走到一名站得笔直的猎兵面前。军服右胸前有一朵白色的鸢尾花,这说明他是一名精英射手。 猎兵穿着灰色的制服,没有线列步兵红色制服那么鲜艳。 装具与线列步兵差不多,全身一共挎着五条皮带,分别装载衣服、三天的食物、水壶镜子梳子锤子阵线等杂物,还有必不可少的步枪、弹药和刺刀。 每人的背包里都有两件备用上衣,两双胶底布面的军鞋,两双军袜。 因为是训练,所以士兵带齐了全部行囊,在联邦本土这个季节,日常其实用不着带这么多衣服和鞋,比起制式军鞋,士兵更喜欢穿草鞋,通风透气。 与火绳枪手相比,燧发枪兵不再需要背负1里长的火绳参战,但他们的负重没有减轻,军队倾向于让士兵背负最大的物资以保证在尽量少的辎重马的条件下,维持更长时间的战斗力。 一个士兵的全部负重超过30公斤,背着如此沉重的行囊打仗会很累。 1年多前,还是试验营的陆军第一团参与了征服南方几个小国的实战。 战斗中很多士兵丢弃了他们的背包,减轻负重上阵在战时当然很有利。但这给后续战斗造成很大困扰,因为丢弃的背包战后相当一部分找不到了。作为惩罚,陆军让士兵自己出钱重新买回装备。 “把你的武器给我看看。“ “是,元首。“ 守序打开猎兵的弹药盒,一共有60发定装子弹,比线列步兵少20发,里面还有两块备用硝石。 燧发枪的燧石夹在击锤上,有个薄而平直的石刃。士兵扣下扳机,石刃刮擦击砧产生火花,击砧被刮擦的同时移动,打开药池盖,火花引燃火药。 燧石多次使用后,石刃变钝,打火效果就差了,所以燧石是易耗品。一般一块燧石打30次建议更换。 火绳枪击发率一般在50%,燧发枪击发效果比火绳枪更好,陆军目前试验得到的结果,燧发枪大约有7成可以成功一次打响。 与线列步兵一样,猎兵所用的刺刀是套筒式,区别在套入方式上。 陆军试验了很多种刺刀套筒。这个时代,肯定无法生产足够精度的卡座刺刀,而套筒刺刀与枪管之间的连接也是大问题,不可能生产出正好匹配枪管的套筒,所以就需要一些额外的固定件。 各种带弹性件的刺刀陆续被淘汰,问题都是可靠性差并且价格贵。 剩下的套筒有两种。 猎兵刺刀套筒上有个带卡槽的螺栓,套上去后旋转拧紧。 线列步兵的刺刀套筒上有一个之字形的开槽,将枪管准星套入开槽内,用一个套环旋转卡住。 陆军反复试验,定装了后一种刺刀。 猎兵使用的套筒刺刀倒不是有什么额外的好处,只是作为批量生产的竞品,螺栓套筒数量有点多,丢了可惜,就配发给很少参与刺刀冲锋的猎兵使用。 精英猎兵最特殊的装备是那杆步枪。 这是一杆带膛线的来复枪。 枪身下有一根铁制推弹杆,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技术改良,欧洲的燧发枪和火绳枪都使用木制推弹杆,极大限制了装填速度。 铁制推弹杆目前全球只有联邦装备了,这根铁杆很硬,重1斤多,增加了士兵额外负重,但与加快装填速度相比,缺点不值一提。 与燧发枪一样,线膛枪不是什么稀罕东西,1500年前欧洲就有了线膛枪。当时的膛线比较浅,而且是直线。 1550年左右,欧洲一支火绳击发的线膛枪价格比两套普通板甲略低,虽然贵但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欧洲线膛枪数量还是很多的,很多家境富裕的猎人都会买一杆,能让打猎效率成倍提高。 欧洲军队当然也装备了线膛枪,但没作为制式兵器,数量很少。 联邦陆军基本与欧洲主流陆军同步换装燧发枪,这东西不是高科技,差距只在工艺水平。比较起来,得益于三亚优质铁矿石,又是用木炭和精炼炉练出来的熟铁,造的枪管比欧洲多数产品质量更好。 线膛枪就不同了。 线膛枪之所以没在欧洲成为军队主流装备,有两个问题。 第一是装填速度太慢,为了保证子弹能够旋转,必须将弹丸嵌入膛线,因此子弹直径大于弹丸内径,装填子弹时得用木槌把子弹敲到位。 第二是膛线损耗很快,每次敲击都是在伤害膛线。 这两个问题对民间猎手来说并不重要,但对军队就是致命问题了。线膛枪三四分钟才能打1发,同时间燧发枪打出8—10次齐射,不成比例。 针对这个问题,有人提出修改意见。 既然目标是让铅制弹丸楔入膛线,而铅很软,那保持枪管口径大于子弹,但缩小最后的弹膛,装入子弹后用铁通条用力捶打,铅弹变形扩张,一样能贴住膛线。 设计简单有效,修改后的线膛枪装填速度大大提高,但随之也带来另一个问题,铅弹变形过于剧烈且不规则,影响射击精度。 后来有士兵自己融铅把子弹做成圆柱形,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子弹变形的问题,但没解决。而且枪管前后直径不一,加工难度也比较大。 陆军换了个思路,既然需要子弹变形,在直径前后一致的枪管尾部增加一根短钢棒也能达到目的。 铅弹捅到底后用力捶打,短钢棒顶住子弹,弹底就会撑开与膛线紧贴,弹头不规则变化不那么剧烈,可以接受。 最终方案下制造的来复枪,在对400步,1.2米宽,1.8米高的目标靶100发射击测试中,命中了20发。平均每10发子弹花费25分钟。 在200步,这个成绩提高到48发,平均每10发子弹花费时间降到11分钟。 对400步远,10米宽,1.8米高,3厘米厚的杉木板射击中,100发命中51发,其中26发穿透,这说明在400步的距离,线膛枪依然有比较充沛的杀伤力。 这样的射击成绩让人咋舌,陆军迅速接受了线膛枪。 滑膛枪非常可靠,是可以传家的武器,打1万发不出问题很正常。 来复枪就不行了,膛线被摩擦烧蚀,枪管后部的钢棒承受最多的冲击,使用寿命不高。而且这东西一旦坏了很难修。 价格与可靠性共同决定了,滑膛枪依然是联邦陆军的主战武器,来复枪只用于装备轻步兵连中的精英射手,他们更多是以散兵线而非齐射投入战斗。人生一场康波的1640四海扬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