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第825节
但更多还是一起感受那仿佛不停歇的瓢泼大雨! 其实确认泄洪区群众又快又齐全的撤离,第二天部队上就按照指示炸开了堤坝。 的确缓解了省城的燃眉之急。 可变成一片汪洋的泄洪区天天儿的在扩大,不但需要撤离更多村庄乡镇的群众,还朝着县城蔓延! 一车车军人终于开始堵上第一线。 荆小强这几天陆续留下近百辆货车的用途开始显现,方便运输调动,撤离群众,哪怕是帮部队把各种装出来的沙土袋运往县城周围防御堆筑都很实用。 套用军事学里面的话来说就是保留了极强的机动性。 一天费用含食宿才一万多! 荆小强都觉得自己花钱是不是太少了点,开始征招泄洪区村民去协助部队挖泥沙装袋搬运,管饭,每天还五十块补贴。 报名的人多极了! 县城里平均工资才一百多块,城里人都来报名! 但还是泄洪区群众优先。 这个价钱跟大学生们也一样,除了四位分队长和两位司机,其他陆续抵达的七八百滚社大学生,凭滚社证明、学生证编进分队之后也是五十元补助。 都是两天发一次。 因为荆小强懒得去换零钱。 更是故意要把大学生们拉到和农民一个价位,想告诉他们在灾难面前,如果不能靠自己的专业能力解决问题,那就只能跟体力活儿一个价。 结果一个炸刺儿的都没。 除了部分乐得合不拢嘴,相当部分还不好意思领钱,得分队长给十人一队的小队长,小队长又追着发下去。 因为随着抵达的大学生戛然而止,《音乐报》也传递到县城。 头版登出半版“特约评论员”文章《大学生搞好学业,才是最大的抢险救灾努力!》 跟荆小强商量之后,何炯炯咬了半宿笔头,跟几个搞文字的编辑一起,打着评论员的头衔,用几千字的文章慷慨激昂的传递了主题: “天灾无情,人间真情,我们非常欣喜的看到,从皖徽到江浙、华东都有大学生在第一时间,主动奔赴洪灾第一线参与抗洪抢险……” 大篇表扬之后,话头一转:“但从实际出发,目前的灾区前线物资非常紧缺,形势更是各种严峻,所以并不推荐在这个阶段,大学生们自发前往参加抗洪抢险志愿者队伍……” “是天灾,但不要变成人祸,如果我们有更富强的经济能力,更完备高效的机械化设备,更丰富有效的水利设施,甚至更加充沛的物资储备,我们就能更加从容的面对任何灾害,这靠的是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增强国力,具体到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的加油努力的工作,让这台巨大的国家机器运转流畅,就是对受灾地区的最大帮助,因为我们是个无论从精神意志品质到国土疆域都堪称伟大的国家……” “而大学生在这个阶段,珍惜校园里的每一分每一秒,学好知识文化,提高专业技能,把自己锻造成为祖国的好钢,尽可能让自己展现出刀刃上的光芒,这才是对洪涝灾害,对各种危难的最有力抗争!” “同时这也是我们高校摇滚音乐社的宗旨,音乐应该是所有人精神世界的慰藉,更是我们学业之余的修养爱好,但我们的主要身份还是大学生,大学生涯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知识架构、专业技能成型期,这也是我们个人价值的锻造期,能够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铸成我们新的长城,才是我们的骄傲。” “所以切忌在这个阶段,头脑发热的追逐热点,自发前往到处都很忙碌的抗灾一线,有这份奉献精神的大学生们,可以先在各自院校滚社报名待命……” 倒不是说这篇文章有多精彩锦绣,而是阐述了个现在还比较少见的冷静理智客观态度。 既让很多人知道了这场洪灾,更有大学生们参与进去抢险,还让大家有了个全新的思考角度。 激情勇敢是美德,但前提是用对地方。 但更主要是各大院校令行禁止,知道音乐报上头条就是小强的态度,迅速从各自滚社开始劝说阻止前往。 还不需要多说,直接拿了报纸你们自己反复读几遍! 能考上大学,这阅读理解没有问题吧。 真就戛然而止! 就只有千把人的队伍包含货车司机们一起坚定的跟荆小强站在了抗洪军民里面。 如果洪水也能这样听话,就好了。 第815章、未雨绸缪 事实再次证明了未雨绸缪这四个字的金光闪闪。 荆小强也不算作弊,他只是隐约记得九十年代有那么几次非常惨烈的洪灾抗险。 来了,那就全力支持。 他从未觉得自己是救世主,更不是这场战役的主角,就老老实实的发挥好文艺工作队的准备作用。 但在文艺工作队还没轮到上场的时候,大家伙儿也别闲着,来都来了,跟我一起下(jian)苦(shen)力。 不知道是这个时代的纯朴,还是补贴拿着香,又或者是《音乐报》的媒体威力,知道既然来了,再临阵脱逃就基本上等于在全国社死。 大学生队伍居然一个提前离开的都没有。 每天轮着搬物资卸车、挖泥沙装袋装车…… 荆小强必然会上下午各两小时参与! 看看他的大块头,脱了衣服一身肌肉的在风雨中扛(fu)包(zhong)、挖(la)掘(shen)。 那双可以弹钢琴的手,一样在货物包装上磨砺,一样被镐把打起血泡。 还有谁敢风言风语,怕是要被自己学校的同伴打死! 先身士卒,永远是我们军队最有力的榜样武器。 况且所有人还从分队长那里知道补贴都是荆小强自己掏腰包给的。 包括那已经堆积如山的各种物资,也全都是荆小强自己买。 大家甚至都上升到要是敢溜号不用心卖力,都会给荆小强、滚社、乃至大学生丢脸的地步。 再娇贵的家伙,也能硬撑着一起干。 荆小强也叮嘱身体有差别,体弱的干轻松点的活儿,像他这样强壮结实的多卖力,锻炼出好身体能享用一辈子! 这几天简直就是每天两堂健身课,全体军民都啧啧称奇的看着大学生队伍每天争先恐后的挤在荆小强周围干力气活儿,大家都羡慕得不行。 荆小强也觉得成天带着几百个男人厮混,大块吃肉大碗喝水,简直比在梁山泊还开心! 可终究还是来抗险的。 这场暴雨又连续下了七八天,半个月的雨水居然超过了1600毫米! 就是等于整个区域平摊开增加一米六的水深,然后因为水往低处流,全都从山地、沟渠集中到了河流湖泊里! 想想这得是多少倍的一米六! 哪怕洪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狂流,还顺着泄洪区淹没了巨大的面积。 整个地区的支干流还是濒临崩溃! 部队越来越多,指战员们开始面色凝重的奔赴那些开始透水蔓延的河堤,到处都有军民洪水观测点在调整撤离。 站到堤岸上才会感受到那种人在大自然面前的绝望! 黄澄澄的洪水就是稀释过的泥浆,堤岸就好像孤岛,除了看见露出水面的屋顶、树枝,到处都是黄茫茫的一片。 之前一直只进不出的物资终于开始往外搬运。 方便面果然是硬通货,无论哪方面都很需要这玩意儿。 好在焦盆这个泡面大国,现在出的机械设备还没到后来作假成风的阶段,荆小强当初买也是选的最好最贵最大的型号,希望学习起点高点,设备能力很强。 每次十多个工人值守,再每天三班倒,换人不停机的开足马力居然可以做到每天出产二十万片八十克面饼! 原料没问题的情况下,跟不上的是调料包、包装袋这些我们自己还处于很原始生产状态的配套品。 所以厂里堆满了新鲜做好的面饼,靠数百人力包装封袋! 荆小强就要求那就把干燥后的面饼先密封打包送过来,所以每天除了约五万袋方便面出厂,就是上万片面饼,拿过来分发,同样也是开水泡一泡自己加调料就成。 大不了花钱让调料厂送几车酱油盐醋味精来。 很多没吃过方便面的村民,还觉得这玩意儿味道好极了,要是我家后面的菜园子还在,丢几片菜叶进去那就简直完美! 县里面已经直接把这种很多没包装的面饼叫小强面。 还好这一带没有流行把蟑螂叫小强。 同时运来的还有大量的空塑料桶,十几车上千个买来,专门在自来水厂外面用县里最大的锅炉不歇气的烧开水灌装,往各个部分送瓶装水做不到,就送这种桶装水。 县里面卫生部门特别赞扬荆小强心思细腻,有位局里的大妈还一个劲儿打听小强没结婚要不要看看我们县的姑娘,这么有名又细心的好男儿,一定是个好丈夫。 荆小强只觉得您这思路很独特呀。 但临到这会儿才送抵的冲锋舟才让整个县里跟部队都惊喜。 军转民的时代,部队自己都穷疯了,啥都断档。 冲锋舟这种使用环氧树脂玻璃钢制造的化工产品,居然主力生产在蜀都那边。 亏得成叔关系多路子广,蒋桂章又有不少供销人员,愣是从那边一个地级市买到现货再用十几辆大卡车像装着一叠碗那样运过来。 哪怕只有十几台陈薇羽从hk联络买到的船尾发动机,这能用手划桨、绳子拖拉的小艇也比游泳涉水强多了。 那十几条能装发动机的冲锋舟,迅速分发到各个泄洪区、观测点、搜救队。 还有大聪明创造了把没发动机的小艇拴成一串带着走的火车艇开法。 因为时不时有人从上游被冲下来,随时都需要小艇队在水面巡逻。 各地更是需要物资借调,公路已经多处断掉,小艇穿梭更靠谱。 往周边区县送物资也成了重要任务。 受灾面积已经迅速扩大到整个省三分之二区域,这里不过是中心区代表。 周围没有这样物资储备的地区,受灾晚点反而更困难,有些灾民已经只能靠军队的帐篷住在堤坝上。 之前存储的四五十万包方便面迅速分发移交,荆小强打电话叮嘱直接上面饼都行,这玩意儿比什么粮食都好用。 每天二十万块,直接用大塑料袋封装过来! 专门从鲁东军需品厂买到的压缩饼干都没这种方便面饼受欢迎。 外面下着大雨,谁都愿意端着碗热气腾腾的方便面唏哩呼噜的刨完再喝汤,而不是那干得一咬都是满嘴粉末的饼干。 哪怕接点雨水来烧开了泡面也比那玩意儿好吃多了。